当前位置:首页心情日记感悟内容页

及时行乐

2023-02-10 11:57:04 感悟

最近看《三体》电视剧,其中人物对话,让我对宇宙、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人类凭着智慧拓展着对宇宙的认知,创造发明着现代科技,为人类创造着更新的生活,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但也在破坏着“主”赋予人类的安定的一切,诸如水污染、土地污染、光污染、声污染……最后,就是对人类自己的污染,以致于毁灭人类。

一切都在寻求着“平衡”,又在打破“平衡”,“三体”就是由三个质点及其相互引力作用组成的力学关系,也就是三颗质量相似的恒星之间的力学关系,这可以用数学来求解。我觉得,这都是人类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三体”的研究,真正的“三体”如何,远不是我们所想像的,这都要归于我们还不认识的“主”的决定。

这里,我想到了老子的“有与无”的观点,一切的“有”来自于“无”。其实,所谓的“无”,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比如“2”,在不考虑1+1的存在时,也就没有“2”,当有了1+1的存在,自然就产生了“2”;再比如“我”,“我”是因为有构成“我”的一切条件,才有了“我”,而在没有构成我的一切条件时,“我”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无我”。所以,在《三体》电视剧中,数学天才魏成到寺庙去,韩教授拿给他看“收音机”,问他是什么,他说是“收音机”,当韩教授将“收音机”的扩音器、电线等零件拆开,再问他是什么,他说是“扩音器、电线”,就没有了“收音机”了,也就是“收音机”这个存在的“有”,来自于“扩音器”和“电线”等零件的组合。因此,“三体”的存在这个“有”,还是必须要有存在的一切条件,否则就不成其为“三体”,要研究“三体”,就必须研究组成“三体”的条件。

另外,“一种存在的意义是基于另一种存在而言”,当一种存在没有出现,那么另一种存在也就没有相对存在的意义。如“粮食解饥”的意义,来自于有“饥”的人,没有接受的“人”,“粮食解饥”的意义也就不存在。

在《三体》中,天体学家叶文洁有几句话:“宇宙如空荡荡的宫殿,人类就是宫殿中的一只小蚂蚁。有时觉得生命很珍贵,一切重如泰山;有时觉得人是那么的渺小,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就老了,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一切难以预料,以后,就过一天算一天吧。”当一个人看清了一切,就没有生活下去的趣味了。

那天与一位同学在交流时,他说起他的国学老师,他的老师很厉害,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我说当一个人真正什么都明白了,其实一切就结束了,就会出现“变”,正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正如“黑白太极”,“黑”达到极致就会进入“白”,“白”达到极致就会进入“黑”。当一个人一切都明白了,就会让自己陷入虚空,没有前行的激情,没有奋斗的欲望。正如一个人太有钱了,无限多的钱,他自然就不会感受到钱的快乐,唯有从“无”的恐慌中去争取“有”,才会体会到活着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