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故事成语故事列表页
  • 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这则成语意思是战斗刚开始时士兵的士气最旺盛。
    春秋时

    2022-05-17 10:16:48
  • 一窍不通

    一窍不通,出自《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窍,洞,指心窍。这则成语是说七窍中没有一窍是

    2022-05-17 09:44:56
  • 一钱不值

    一钱不值,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值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连一个铜钱都不值。
    灌夫,汉初颍阴人,作

    2022-05-13 15:40:22
  • 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意思是说一旦失败,就要惨遭杀害,心、肝等五脏六腑和脑浆迸裂出来,流涂满地。

    2022-05-12 15:48:41
  • 一举两得

    一举两得,出自《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夏,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春秋时期,鲁国的卞庄子和邻居馆竖子领了一帮人,拿着刀剑棍棒上山打老虎。

    2022-05-11 16:15:13
  • 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

    2022-05-09 16:44:33
  • 一网打尽

    一网打尽,出自宋人魏泰所著的《东轩笔录》:“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北宋庆历年间,著名文人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向仁宗提出了“厚农桑,减徭役,明黜陟”的改

    2022-05-09 15:49:54
  • 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出自清朝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

    2022-05-07 15:38:23
  • 一发千钧

    一发千钧,出自唐朝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说危险得好像千钧的重量只吊在一根头发上。
    韩愈,

    2022-05-06 15:42:51
  • 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出自《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同一个山里的貉,没有什么差别。
    西汉宣帝时期,有一个人

    2022-05-05 16:02:28
  •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出自《孟子·尽心上》:“样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2022-05-04 13:58:29
  •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出自《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从前,楚国有一个书生,生活十分穷困,他和他的妻子每天都为生活而发愁。
    一天,这个书生在

    2022-05-04 13:28:02
  • 一见如故

    一见如故,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子产,如旧相识。”
    房玄龄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从小就机灵聪明,博览群书,文笔出众,还擅长书法,而且这时候他就已经显现出

    2022-05-04 12:55:29
  • 狼狈为奸

    传说狈是跟狼同类的野兽,前腿极短,行动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就不能行动,狼和狈经常合伙伤害牲畜。后来用以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干坏事。

    2022-05-04 12:30:23
  • 麟凤龟龙

    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灵兽;凤:古代传说中的龙王;龟:指古代传说中的神龟;龙:古代传说中能升天布雨的有鳞有须的神异动物。这四种动物都是古代象征珍奇、吉祥、长寿、高贵的动物

    2022-05-04 12:30:17
  • 江郎才尽

    南朝的江淹年青时作的诗文很受当时文人的重视,大家称他为“江郎”。年老时作的诗文大不如以前,当时的人都说他“才尽”了。
    常用以比喻人的文思减退。

    2022-04-27 09:45:34
  • 箭在弦上

    《太平御览》引《魏书》记载:陈琳曾替袁绍写过一篇檄文,文中辱骂了曹操的祖父和父亲。袁绍失败后,陈琳投奔曹操,曹操问陈琳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何乃上及祖

    2022-04-27 09:45:29
  • 羚羊挂角

    宋·陆佃《埤雅·释兽》里说,羚羊到夜晚就把角挂在树上以防患,脚不着地,无迹可寻。
    比喻找不到踪迹。后也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2022-04-26 09:57:10
  • 火中取栗

    寓言《猴子与猫》里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有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2022-04-26 09:57:04
  • 黔驴技穷

    唐·柳宗元《河东先生集·三戒·黔之驴》里说,贵州本来没有驴,有人带了一头驴去,放在山下牧养。老虎叫它是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就躲在树林里观察它。驴一叫,老

    2022-04-25 09:49:39
  •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记载,一次老虎要吃狐狸,狐狸欺骗老虎说:天帝让我为百兽之长,你若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百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很害怕。老虎就跟它一齐走了。百兽看

    2022-04-24 10:24:03
  • 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里说,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对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都高兴了。

    2022-04-24 09:53:39
  • 悬驼就石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记载,从前有个国王把一头骆驼赏赐给一个人,这人剥骆驼皮时嫌刀钝,在楼上找到一块磨刀石,他不把磨刀石搬下楼来,却在楼上磨刀,又下楼剥皮,这样上下往

    2022-04-22 10:05:13
  • 圆木为枕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有一个特别的习惯,睡觉总要枕一个特殊的木枕头。原来他从小就机智过人,且勤奋好学,20岁即考中进士并做了大官。他为官清正,完成公务之外,则想尽

    2022-04-21 10:53:47
  • 程门立雪

    宋·朱熹《朱子语录》记载,杨时是宋代著名的学者,他从小聪明好学,24岁就中进士,但他辞官不做,慕名到当时很有声望的学者程颢处求教。在程颢的指导下,杨时进步很快。当他学

    2022-04-19 10: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