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情日记心情随笔内容页

瑜伽的修习永远在路上

2022-08-19 13:04:59 心情随笔

最早接触瑜伽大概是在上高中的时候,记得当时中央台推出一个叫《蕙兰瑜伽》的节目,电视里美籍华裔蕙兰女士操着不太标准的中文,在海边铺着一块大地毯、头带大花环、穿着宽松练功服教大家练习瑜伽功法,觉得很神奇很有趣也很神往。后来是1991年夏天,有一次在文化商城门口看到一本《瑜伽的奥秘》的书就买了回来,这本书介绍了瑜伽冥想的坐姿和手印、调息法(腹式呼吸、完全式呼吸)、洁净法、放松术、地中海式饮食等等有关瑜伽术的特点和前世今生。我被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对书中的重点内容还做了笔记。这本书老早让朋友借走未还,但书中大多内容都还记忆深刻。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无师指导的自修生涯,那会儿我总是盘坐在我们棉纺厂平房里的小炕上练习,我妈看着有点懵懂和担心,觉得邪乎怕我走火入魔不让练。最有趣的记忆是单位让填写个人简历,我在兴趣爱好栏中郑重地写上:瑜伽、游泳,二姑姐认为与工作性质不搭挂,替我着急说:“兴趣爱好应该写看书、看书。”是啊,我就是在看了《瑜伽的奥秘》那本书后开始“唤醒了天性中有倾向的呼声”而从此爱上瑜伽的。

断断续续练习瑜伽至今二三十年,深切体会到只有真正的热爱,才会产生持久专注力并且没条件也能创造出条件自觉主动倾心倾力而为。一般都是在家放上音乐自己练习些简单的动作,当然为了有所提升也上过一对一的私教课或小班课。

瑜伽修习是身心灵的合一,不能急于表面动作完成的好不好、准不准,更多的是内心的觉知——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有时间就做做,没时间停停也没关系。儿子小时候总在我正练倒立时,趴在我眼前说:“妈妈,你在干什么?”我一笑,气一松手一软就下来了。我每每告诉他:“妈妈练瑜伽时不要和妈妈说话、也不要趴在妈眼皮前盯着看妈妈呀。”可孩子小又好奇总是答应的好好的,但该问还问,该趴在眼前看还是趴在眼前看,没办法只能等他不在家或睡觉时再练了。虽然羡慕瑜伽馆里排除干扰的练习者,但也没关系,不纠结做不到的,不必行行如也,用力过猛。

瑜伽的核心内涵是伟大的瑜伽冥想。大家都熟知的苏东坡不仅是个了不起的大文豪,还是一个瑜伽达人,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到,“中国的修炼者不知道那是瑜珈,称之为“打坐”,或“静坐”、“内省”、“冥思”,或是其他佛道两家的名称。自然其他身体扭曲过甚的姿式,如“孔雀姿”、“鱼姿”,中国学者以其过于费劲,拒而不学,而苏东坡也只是以练几个舒服姿式为满足,这未尝不可以说算是中国对瑜珈的贡献。”苏东坡认为情绪上大喜大悲的波动都是对身体最大的伤害,他弥留之际对答道“着力即差”也再次印证了他的人生观,一切都应顺其自然,“行于所可行时,止于所可止处。”瑜伽修习追求的境界也就如此吧。

身处现代社会环境下忙碌的人们,一边喝着心灵鸡汤说着心态如何调整,一边满脑子苛求极致、精致还要高效,是不是在打着左灯向右拐?哪怕就是去健身房锻炼也要进行全方位高大上打造,是不是违背了运动健身的初衷?生活的主题是健康,健身不是以胖瘦体脂多少为标准,身体放松、心情愉悦从而达到和保持“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难得是小满”的状态,未必不是人生的至善。像我这样火急火燎性格特点的人经常修习瑜伽冥想能让心平静下来,心有所居时就能体会到万事万物的不确定性是常态不必纠结和恐惧,稳定的情绪才是健康的基石。

“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深情。”原打算等疫情快快过去、一切正常后去大海边住上一段时间,铺上大瑜伽垫吹着海风、听着海浪随着瑜伽语音练习伟大的瑜伽冥想......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既然热爱还是说干就干吧,当我们还一等再等奇迹发生时,生活怕是已经离我们远去。